中新網濟南2月14日電 題:山東支援湖北醫療隊:給患者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護理
作者:孫宏瑗
2月13日凌晨四點,山東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肝病科主治醫師高帥套上防護服,穿過兩重緩沖區再次進入武漢人民醫院東院區隔離病房。一位80多歲的女患者蜷縮在床上,呆呆地望著高帥,她瘦弱的身體像一截枯樹枝,一只沒有輸液的左手,緊緊地抓著床邊護欄。鄰床的患者告訴高帥,她是被養老院送來的,剛來的幾天里,老人整夜煩躁不安,最近,晚上才能安睡一段時間。
山東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肝病科主治醫師高帥與同事互相鼓勁加油。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供圖 攝“老人家,您晚上睡得怎樣?有什么不舒服嗎?”老人神情淡漠,哼了兩聲,算作回復。走上前去,高帥摸了下老人的手背,隔著手套感覺到冰涼。一下子,她松開床擋,緊緊地抓住高帥。“此刻的她,會有怎樣的孤獨和凄涼,我能深深地體會到。我想,我應該能帶給她一絲的安慰和溫暖吧。”
高帥說,按照甲類傳染病進行隔離治療的患者,每天能見到的只有厚厚防護服下的醫護人員,很容易產生孤立無助、絕望的情緒。持續的應激狀態不僅會降低患者的免疫力,甚至會擊碎他們戰勝疾病的勇氣。“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緩解患者對疾病的恐懼,采用適當的方式活躍病房緊張的氣氛,都是人文關懷的體現。正是人文關懷,讓醫生這份職業顯現出光輝。”
同日同院區,山東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重癥專業主管護師張長敏接班后了解到,白班入院7人,情緒波動的有4人。“我為什么還在發燒,已經燒了十幾天了,一直住不上院。怎么到了醫院,還是不能盡快輸液治療?我什么時候能好?我家人在外地,生活用品不能及時送來,我該怎么辦?”6床是一位40歲的青年患者,高燒39.4度入院,情緒異常激動。
“您先不要著急,您的所有問題,我來幫您解決,我是工作10余年的老護士了,您現在的癥狀都是小問題。”張長敏告訴他,要保持樂觀的態度,不要害怕,不要恐懼,否則會影響自身免疫力。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想一些開心的事情。幾句簡單的對話讓他不再焦慮與恐懼,患者對張長敏感激不盡:“謝謝您,護士,我相信你們,一切都聽你們的。”
“阿姨,請放心,我們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癥病區,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王婭琳碰到一位山東老鄉。這位女患者病情很重,看上去有些緊張,一直緊握著手,望著天花板,但當聽到王婭琳說自己是山東醫療隊隊員時,女患者終于露出笑容,用山東方言說:“俺老家也是山東的,山東濰坊的,可算碰到老鄉了。”
“阿姨,這個病房的大夫護士都是山東的,我們會一直在這兒。”“好,我會康復的,到時請你們去我家做客”。一句簡單的話,一個簡單的動作都能讓病人感到很溫暖。“我們相信,疫情過后,天空會更加蔚藍,陽光會更加溫暖!”王婭琳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