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平安(02318)壽險改革已啟動,馬明哲稱下半年可看成效!一文看懂平安業績會 來源:券商中國
本文來自 “”,原作者:潘玉蓉。
作為保險起家的金融集團,中國平安(02318)的壽險及健康險貢獻了整個集團營運利潤的66%,可謂是平安這只金融航母的“壓艙石”。
2019年年報顯示,中國平安的營運利潤、歸母凈利潤都出現了兩位數的可觀增長,但壽險及健康險的首年保費出現了小幅下降,新業務價值的增速也有所放緩。疊加2020年初的公共衛生事件,傳統保險面對面的銷售方式受到影響,平安今年的增長后勁足不足?拉下的進度怎么補回來?長端利率下行對保險的不利影響該如何克服?這些都成為平安今年業績發布會上投資者關注的問題。
馬明哲:下半年有信心看到改革成效
2019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實現營運利潤889.5億元,同比增長24.7%,營運ROE為40.5%,給集團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但是相比營運利潤、ROE的兩位數增長,壽險代表未來增長動力的新業務價值同比只增了5.1%,增速同比出現下滑;用來計算新業務價值的首年保費也同比下降3%,月均代理人數則是下降了9.1%。
這些數據讓人們關注到平安正在進行的壽險改革。據了解,平安在內部成立了壽險改革領導小組,由馬明哲掛帥任組長;副組長包括現任平安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首席財務官姚波、集團企劃部總經理付欣、壽險CEO兼總經理余宏等人。
平安壽險改革到底走向何方?平安的保險業務增長后勁還足不足?在業績發布會上,馬明哲首次對外就平安壽險改革路線圖詳細展開,公開釋疑。
問題一:為什么要改革?
兩年前就啟動的平安壽險改革,初衷是為了適應新的環境變化。
“從前年我們就發現,壽險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原來的傳統模式應對新的需求已經逐漸不適應了。”馬明哲表示,這些年各個行業都在發展,比如物流行業的薪酬不斷在提升。雖然平安壽險的代理人收入是市場平均的近兩倍,但從未來三五年來看,仍然是不夠的。
“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方法。”有鑒于此,平安用了兩至三年的時間來研究推動壽險改革。
問題二:改革的目標是什么?
“我們希望成為全球最領先的人壽保險公司,不僅是規模最大,還要成為行業的標桿。”在馬明哲看來,平安需要一個新型的人壽保險經營模式,讓公司成為這個行業的領先者,面對未來的變革,平安應該走在市場變革的前列。
“人壽保險這種傳統的模式應該要全面升級、迭代、發展,這是我們改革的目標。”馬明哲說。
問題三:如何進行改革?
平安壽險的改革重點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渠道改革。代理人渠道,要追求質量、讓代理人增加收入。平安壽險的改革,把過去的“健康人海”升級至追求質量和追求代理人收入。
互聯網保險渠道尋求突破。平安將以近3000萬的孤兒保單為基礎,進行再次銷售和綜合金融產品銷售,以此來推動線上銷售。馬明哲認為,現在的客戶對壽險的認識跟20年前不一樣了,壽險已經成為了年輕人日常生活消費的一部分。因此平安壽險將在線上做突破,加大投入。
以價值導向開發銀保渠道。平安的銀保渠道將不以銷售短期理財類的產品為主。
第二是產品改革。未來,平安產品上的改革將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馬明哲介紹,平安會根據不同的城市、不同代理人的銷售能力,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等著手,不僅銷售壽險產品,還包括綜合金融產品,讓客戶實現“一個客戶、多個產品,一個賬戶、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推動綜合金融。
問題四:為什么平安的改革可以做成?
馬明哲介紹了“1+4”的改革路線圖。
“1”是指,今年上半年的疫情疊加壽險改革的因素,對業務發展存在一定的影響。
“4”是指克服困難的4個有利條件:第一,平安擁有超過25年、在市場上經驗最豐富的管理團隊;第二,平安擁有市場素質優良的代理人隊伍;第三,平安有強大的綜合金融產品體系,支持業務員增加收入、開拓視野,有更廣闊的職涯規劃;第四,平安有強大的科技能力支持,包括智能招聘、線上培訓、數字營銷、數據驅動、活動管理、智能客服等,已經在壽險業務中取得了效果。
馬明哲表示,有信心在今年下半年看到改革成效出現,到明年,壽險的經營將恢復到可持續、健康的常態。
據了解,陸敏是承接整個改革的主要領導,整個平安集團都在支持他。馬明哲評價陸敏“是一個視野比較開闊、經驗比較豐富、有很強的領導力,思維非常敏銳的領導者”。
公共衛生事件對公司業務影響幾何?
2020年在公共衛生事件下全國各地延遲復工,投資者最關心的就是其對公司一二季度的影響。平安管理層對此一一作答。
壽險方面,由于不能進行面對面活動、簽單,公司壽險業務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應對策略包括,通過一系列財務支持政策,提高代理人團隊留存率,包括對湖北地區的保障政策,對全國代理人的保障產品贈送,考核指標降低甚至取消等。
據了解,平安1月31日后代理人隊伍已線上復工,線下遵守各地政府規定,借助平安科技,目前可實現全流程的業務經營拓展,如現在早會100%線上進行、培訓100%線上化。
招聘方面,產品說明會全部線上化,并且參會人數可觀。產品宣講會全部線上進行。所有產品都可完成線上簽單,并且效率業內突出。預計下半年業務恢復,公司將回到常態化發展路徑中。
對公司信貸業務的影響方面,目前公共衛生事件產生的中小企業催收、毀約會對公司造成一定影響,但整體可控。
投資方面,由于公司資產70%配置于固收類資產,如基建、醫療等產業,整體來看公共過衛生事件對公司投資端影響較小。同時醫療、科技、線上教育等產業需求的增長對投資端形成中長期利好。
團體業務快速增長可期
中國平安在2019年的年報中,首次披露了團體業務的情況,引起不少人注意。眾所周知,平安的個人業務數量多且客均利潤高,其團體業務會是什么打法?
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同時也是集團“團金會”負責人的謝永林,對此進行了介紹。
謝永林表示,平安對于團體業務和個人業務,堅持同樣的“1+N”服務和科技賦能愿景,打通場景,建立統一的服務平臺。所謂“1+N”服務,即打造“一個客戶、一個賬戶、多個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謝永林透露,去年平安團金會的數據增長喜人。除了基礎性的數據庫、客戶庫、案例庫之外,公司還利用科技手段構建更有效的營銷服務方式。比如,對各類公司進行聚類管理,對財產險、福利保障計劃、小微貸款等簡單產品進行中央控制,審批人員面對一個客戶的幾類產品整合判斷產品間的滲透。
謝永林表示,未來,平安團金業務的發展將成為平安集團個人業務的有效支撐,“預計今年團金會將非常值得期待。”
投資端將拉長久期對抗利率下行
面對利率下行給保險投資帶來的挑戰,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表示,2020年將維持過去所堅持的NII策略(看重凈投資收益率)。
無論是債券的收益、股票的分紅、非資本市場里的回報,這些固定收益形成了平安投資的安全墊。據陳德賢介紹,2012年以前,平安利息收入部分只占整個投資收益48%,但到去年占比升高到72%。這一策略會產生什么結果?第一,構成很好的安全墊;第二,可以降低投資收益波動性。據透露,投資收益波動性指標方面,過去該公司投資的波動率大概是9%,目前這個波動率已經降到2%的水平。
債券方面,平安將通過拉長久期對抗利率周期。據了解,平安目前的資產與負債的缺口大約是3年多。債券拉長久期對于獲取穩定性收入和減少缺口都有相當重要的貢獻。
(編輯:鄭雅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