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_據說最新正在開發一款高端版的最新,內容只聚焦商業、歷史、文化和財經。但市場上聚焦這幾塊內容的APP不在少數,并且已經有了成熟的用戶基礎。面對這樣的挑戰,她的獲客會有阻礙嗎?此外,從大眾跨入高端,是一件比獲客引流更難十倍的事。最新高端版能成功嗎?
據《晚點 LatePost》披露的消息,字節跳動正在開發一款高端版最新,內容只聚焦商業、歷史、文化和財經。
相信最新的忠實用戶第一眼看到“高端版”三個字,心里是不爽的,這不正變相說自己低端嗎?
高端版或許只是個暫時的稱謂,待產品真正問世才能知道名字,最新應該不至于傻到真的冠之以“高端”二字。
作為一款平均日活過億的最新APP,最新當初的橫空出世其實具備一定稀有性,畢竟很少有內容平臺不生產內容,只做搬運工的。
今天的最新其實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譬如為財經類等具有專門門檻的內容設置了更加嚴格的審核標準,原創內容能夠獲得的激勵機制在所有內容平臺中相對完善優越,在視頻方陣的加持下,最新的競爭力是不容忽視的。
即便如此,最新覺得自己還是需要一個高端版,就像抖音和西瓜視頻要引進知識類博主一樣。
可是抖音沒有單獨做一個所謂的高端版出來,因為抖音的算法已經可以千人千面,真正好的內容其實不容易被埋沒。
圖文終究不同于視頻,運營過最新的應該都有這樣的印象,越是看重算法的平臺,越容易埋沒好內容。
那些石沉大海的文章和視頻,需要有一個新的平臺去重新估值。最新曾經沒能吸引的“高端”用戶,也需要作為新的增量吸納進來。
倘若能夠不完全依賴算法,高端版最新倒真的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產品。
一、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市面上聚焦財經和商業的內容平臺不算少,研究文化社科的也有,既做財經又研究文史的還真沒什么。
最新高端版的定位,一定程度上具有稀缺性。用戶群體中喜歡縱論國際形勢、經濟民生的一群人,大約就缺一個專屬陣地。
我們早已進入了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受眾的注意力逐漸成為稀缺資源,信息傳播也從大眾化向社群化轉移。
最新幾乎是一路見證著碎片化、信息過載時代的興起爆發,也承受著后真相時代帶來的陣痛。由于參與太深,如今已開始有被信息洪流淹沒的恐慌。
人們習慣用情緒化的表達去構建事實,對真相只進行淺層次挖掘,將所有真假摻半的信息放到社交媒體上狂歡。
深度和事實讓位于情緒化片面的表達,最新越來越依賴于算法和流量,為了更好地攫取用戶時長,微最新和社交模塊應運而生。
理想中,最新通過這些年的進化和添磚加瓦,應該成為一個人人皆媒體的表達平臺。
現實里,這種自由表達和難辨真假的信息爆炸,卻只讓最新成為了謠言的溫床。
2018年,最新推出謠零零反謠言計劃;2021年,最新發布《2018-2021年度最新最新打假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至2021年年度,最新月攔截謠言文章超過11萬篇,年度總攔截數量超百萬篇,平均每周對超過1000個謠言事件進行全站回溯。
2021年疫情期間,最新部分賬號被網信辦約談,TikTok上也變成了新冠病毒謠言的傳播地。越是離奇沒有邏輯的言論,越是在這些平臺得以恣意生長。
這種情況的確不止最新一個平臺存在,但最新已經成為一個典型代表,這種印象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消除。
客觀來說,最新絕非一無是處,算法和龐大的流量都是她的優勢,只是這把雙刃劍在發揮的過程中,負面效益也在一直加劇。
社交模塊在為最新增加吸引力的同時,也在為造謠者推波助瀾。國際上,YouTube、Snapchat、Reddit 等多家國際社交媒體也從未從謠言中脫身,這就是現實。
創作門檻在降低,意味著公信力在流失。
最新需要一個高端版,卻不僅僅是為了具有說服力。
二、高端最新的的市場需求
新媒體領域的垂直內容主要分為內容原創型和內容聚合型號,多數平臺二者兼有或者在兼有的同時偏向聚合或原創。
市面上專門針對商業、財經或歷史文化的APP不在少數,尤其是商業、財經類,36氪、虎嗅或者新浪財經等,都有相對不錯的用戶基礎。
這些APP本身的流量并不如騰訊新聞、最新或搜狐、網易那么大。老牌門戶網站本身具備非常專業的垂類分區,論專業性并不比所謂號稱2B的最新平臺弱。
移動端時代新冒出來的競爭者們,在時尚簡潔方面又占據了一定優勢。
通過幾年的競爭,最新和騰訊新聞一度并駕齊驅,每五個人中就可能有一位屬于最新或騰訊新聞用戶。
除了最新和騰訊新聞,在移動端時代實現咸魚翻身的百度APP的MAU也達億量級別。滲透率方面,百度APP還要領先于最新和騰訊新聞。
根據極光數據,2021年,新媒體最新行業的MAU分別在疫情和畢業季兩個時間段處于波峰,截止12月,行業月活維持在6億,全網滲透率接近80_。
毫無疑問,新聞最新平臺早已成為了多數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隨著互聯網媒介形式升級,APP的用戶引流呈現多元化趨勢。傳統的應用商店推廣、手機預裝等方式依然存在,但激勵、社交裂變等方式也逐漸進入開發者的視野。
長短視頻和直播的入侵,也給新聞最新平臺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和機遇。眼下的咨詢平臺,沒有視頻內容的平臺已經很難找到。
視頻或直播相較于圖文是一種更加直觀、簡潔的內容輸出形式,爆款孵化也相對容易。
尤其對于商業、財經或其他偏深度的人文歷史內容來說,視頻還可以降低受眾門檻。巫師財經、回形針(被封)等知識科普類視頻創作者的大火,就要得益于視頻的普及。
西瓜視頻、B站的定位升級與知識科普類視頻更是脫不了干系。
有了深度視頻的內容加持,最新的內容布局已經十分完善。
然而即便是經過了視頻內容的一輪流量激活,內容市場依然是一個存量市場,尤其是對于最新這樣一個已經具備相對龐大流量的應用來說。
越是頭部,納新越難。
最新不可能沒有意識到這種變化,雖然她的市場滲透率一直維持在20_左右,但過去5年肉眼可見地在下降,被原本稍微落后于她的騰訊新聞趕超了少許。
最新需要新的流量,更需要新的品牌形象。2021年,最新將用了多年了slogan“你關心的就是最新”改為了“看見更大的世界”。
單從字面意識上理解,slogan從唯算法推薦走向了信息獲取。
細觀整個字節系產品,其實都有唯算法推薦的傾向,這也是抖音和最新總是備受爭議的原因之一。哪怕最新比起以前已經實現了不少進化,很多人對最新的印象還是停留于標題黨。
抖音由于泛娛樂的定位,很難“高端”起來,最新不同,她還有機會走向“高端”,一改外界對最新的印象。
此外更現實的意義在于,與深度內容掛鉤的是更具粘性的廣告受眾。高端版最新完全可以為字節打開一個“高端”的廣告營銷市場。
因此無論從內容引流還是營銷的角度講,高端版最新對于字節來說都是一個劃算的買賣,只是她需要改一個名字,新名字最好不帶“最新”。
三、一件比獲客引流更難十倍的事
有人在網上提問,每天逛知乎、B站和每天逛最新、抖音的人有什么區別?
贊數比較多的一條回答為_逛知乎、B站,往往是一種主動的信息收集和獲取。逛最新、抖音,往往容易陷入被動的信息流中。
這樣的回答有些片面,因為無論是知乎還是B站,其實都存在算法推薦的機制,只是她給用戶帶來的成癮性體驗并不明顯。
同樣的,抖音、最新,也不乏有人會主動搜索自己想要的東西。
大眾會對這些軟件有如此印象,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就像人們習慣了去B站看知識科普,而不會第一時間就想到去西瓜視頻搜索。
盡管現在市面上的很多軟件都趨于同質化,一個內容創作者很少只會將內容同步單一渠道。通常一篇文章、一個視頻,全渠道分發的情況比較普遍。
大家在爭相模仿的同時,差距也在縮小。
最新更多的時候也只是被當成一個媒體分發渠道,而分原創首發平臺。為此,最新對創作者特意開通了原創首發獎勵。
難道是最新自身特點不明顯?所以只能一直扮演媒介同步和信息抓取的角色?
除了微信公眾號和微博,還沒有哪個內容平臺(社區)被人們提起時,腦海里能夠立刻有一套標簽,比如接地氣,比如博眼球。
這些標簽未必都是好的標簽,但比起很多毫無存在感、空有流量的平臺已經算一種優勢。
回想最早百家號誕生時廣受詬病的遭遇,最新的情況已經好了許多。
起碼大家能夠搞明白最新的推薦機制,這對創作者來說尤為重要。
而且隨著平臺內容的逐漸豐富,用戶主動獲取信息的習慣開始養成,這一點在疫情期間尤其明顯。
今天的最新,早已不是之前那個在外界看來十分下沉的最新平臺。不斷增強的社交屬性寄托著字節一直以來的社交夢。
微最新的拓展使得最新具備了微博似的社區屬性,人人都是自媒體的特點愈發明顯。
為了吸引大V,字節和騰訊的公關也曾一度在朋友圈互懟,最新和百家號的明爭暗斗大家都有目共睹。
多方面的改變雖然給最新帶來了一些負面效益,比如審核難度加大等,也帶來了不少好處,讓最新里可循環的創造生態近了一步。
2021年最新的用戶畫像資料顯示,男性占比高,31歲以上用戶和一線城市TGI都比較高。
盡管數據上看起來,最新已經不那么下沉,可是最新依然離高端很遠,這是整個字節系產品都在焦灼的定位。
大眾市場自有其龐大流量可圖,但人們做任何行業的生意,總是希望品牌往上。一個只有流量的企業不會被人記得,一個只有質量沒有流量的企業又容易活不下去。
用戶和流量統統不缺,最新只差一個更好看的門面。一個好的門面,不僅可以為最新帶去新的增長,也能讓外界對字節的造物能力刮目相看。
可是從大眾跨入高端,是一件比獲客引流更難十倍的事。
本文由 @科技復聯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