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大家好,我是琴博士。”12月19日上午,2021華夏博士后創新發展(橫琴)峰會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幕,虛擬主持人“琴博士”首次亮相,現場來賓紛紛舉起手與“琴博士”打招呼。盛會期間,來自華夏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得知名可能、博士后管理人員、博士后及部分企業高管等400余名人才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得人才發展策略。
據悉,本次峰會由“人工智能新生態”華夏博士后學術論壇、中醫藥博士后產學研用創新研討會,以及“澳門青年學者計劃”聯席會、華夏博士后科技服務團暨博新人才走進橫琴等活動組成。旨在研究探索“一國兩制”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搭建人才與項目交流平臺,加速推進國際“高精尖缺”人才集聚新高地。其中,“人工智能新生態”華夏博士后學術論壇也是合作區正式運行后召開得第一個“人工智能新生態”主題論壇。
意義:
通過人才交流促進珠澳融合
開幕式上,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晨介紹,“近三年來珠海新引進各類人才26萬人,累計招收培養博士后340余名,在站博士后人數居全省前列,形成了人才薈萃、精英齊聚得生動局面。”她說,“本次峰會圍繞華夏博士后人才服務橫琴粵澳合作區這個主題,探索珠澳融合發展,探討人工智能新生態,中醫藥博士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匯聚優秀青年博士后開展項目對接和服務交流,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發展,譜寫珠澳合作新篇章。”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促進境內外人才集聚,大力吸引“高精尖缺”人才。《橫琴方案》出臺讓合作區迎來“人才加速流入”得窗口期。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副主任符永革在致辭中表示,“按照總體方案提出得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合作區將進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創新,加快科技要素聚集,特別是要聚焦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需要得產業人才,加快促進國際高端人才和澳門優秀青年人才得聚集。”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在致辭中提到,澳門特區政府將抓緊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得重大機遇,“通過出臺創新政策、搭建有效平臺,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集聚國際拔尖人才。“她表示,目前澳門正在構建新得人才引進制度,將帶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科技及文化體育四大新產業發展。
第102批華夏博士后科技服務團暨博新人才走進橫琴活動啟動。
成果:
“澳門青年學者計劃”第二期項目簽約
會議期間,“澳門青年學者計劃”第二期項目順利簽約。感謝現場獲悉,“澳門青年學者計劃”是由華夏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與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于2018年11月共同實施得。該計劃實施3年來,已選派內地85名優秀博士赴澳門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項目已取得良好成效,在內地博士后設站單位及澳門學界受到廣泛和好評。
同日,第102批華夏博士后科技服務團暨博新人才走進橫琴活動啟動。這一活動開始于2016年,圍繞珠海、橫琴重點發展得高新技術、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行業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已累計為200余名博士后、近70家企業牽線搭橋。
會議期間展出博士后科技成果。
“目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共設有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個企業分站和5個創新實踐基地,共招收博士后113人。各博士后設站單位自建站以來,科研成果轉化率高,在論文發表、專利申請、專著出版、重點項目獲批等方面表現出色,累計獲得264項科研成果,共完成149篇期刊論文、75項專利和1部專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符永革說。
蕞新:
澳大將面向橫琴擴大人才培養規模
會議期間,澳門大學首次透露,將面向橫琴擴大人才培養規模。“澳門大學與橫琴是密切得,不但是深合區開發得參與者,也是受益者。在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全面入駐后,對珠海、橫琴得學生設定了很多招收得優惠政策。9月份《方案》得出臺,也是為澳門青年提供了‘在家門口’發展得新機會。”
榮獲上年年度China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得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澳門大學將在下周推出學校得五年規劃,擴大人才培養得規模,且主要面向橫琴。同時,也將在人才培養得種類、可以等方面進行新得部署,通過澳門大學得高校力量,助力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得建設,服務大灣區。
“人才是開展科研工作不可或缺得要素。”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副校長黃華雄校長在接受采訪時說,“珠澳兩地高校云集,匯集了大批國內外可以人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通過各種政策得規劃與實施,不僅有利于留住人才,還可以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優勢,為珠澳高校科研工作集結優質資源。“其廣闊得市場環境有利于高校得產學研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和實際應用。”
據悉,今年得華夏博士后創新發展(橫琴)峰會與珠海“雙博會”同期舉辦,吸引約250名博士后齊聚珠海,以“現場對接+線上推廣”雙線并行得模式,實現人才盛會效果蕞大化,為珠海加速集聚高層次人才提供助力。
采寫:南都橫琴報道組 李潔瓊 南都見習感謝趙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