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懸疑劇,如果《他是誰》和《回響》只能看一部,你會選哪個?
事實證明,選擇前者的是多數(shù),這從兩者的全網(wǎng)熱度就能看出來。
這就很奇怪了,無論是故事內(nèi)容、制作班底,還是演員陣容,《回響》都不比《他是誰》差,甚至還有點強。
那么為什么看《他是誰》的觀眾比看《回響》的多?
其實,只要把《他是誰》和《回響》放在一起對比,差距就出來了。
一、不同的敘事方式
《他是誰》和《回響》最大的差別是敘事方式不同。
《他是誰》是單線敘事,講述的是張譯飾演的衛(wèi)國平從“88連環(huán)殺人案”到“醫(yī)學院碎尸案”,橫跨八年阻礙重重,卻從未放棄對兇手的追查,和罪犯斗智斗勇的故事。
這是一部很傳統(tǒng)的懸疑劇,說白了,就是逮著一個案子往死里查,期間會碰巧查出另外的案子,不停地吊著觀眾的胃口,直到最后真相大白。
而《回響》則是雙線敘事,講述了宋佳飾演的女警冉咚咚在偵破兇案的過程中,無意間發(fā)現(xiàn)丈夫私自開房,于是她既要偵破案件又要偵破感情的謎團,兩條線上的心理較量同時展開的故事。
這部劇看起來相對復雜,無論是主角還是觀眾都受到了雙重干擾,一不留神就可能錯過重要線索,觀眾需要很大的耐心,靜下心來認真觀看。
二、不同的觀影體驗
《他是誰》和《回響》不同的敘事方式,給觀眾帶來的觀影體驗也就不同。
看《他是誰》最直觀的感受是“爽”,尤其是看到大尺度的兇案現(xiàn)場,緊張刺激有沒有?很多網(wǎng)友晚上嚇得“要抱抱”有沒有?
這很符合當下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有點像網(wǎng)絡(luò)小說里的“小白文”,觀眾不用動腦思考故事情節(jié),總之爽就完了、刺激就完了。
而看《回響》最直觀的感受是“墨跡”,觀眾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本以為看的是懸疑偵探,結(jié)果卻是家庭倫理劇,這與預(yù)期不符啊!
當然,如果《回響》關(guān)于婚姻家庭的探討引發(fā)了你的共鳴,那么你就會細品人物的言行舉止,收獲也會很大。
三、不同的受眾群體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因為《他是誰》和《回響》不同的觀影體驗,最終會導致兩者的受眾群體存在明顯差異。
經(jīng)過前幾集的篩選,最后看《他是誰》的觀眾,是為了消遣娛樂,而看《回響》的觀眾,是為了尋找共鳴,啟迪人生。
眾所周知,觀眾看影視劇的人,大部分人是為了娛樂,少部分人為了思考,兩者的人數(shù)差別很大。
當然,這兩者沒有誰比誰更高級,甚至他們還會相互交叉重合。
但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同樣是懸疑劇,《他是誰》的熱度要比《回響》高。
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