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市券商去年交出滿意“成績單” 2020年機遇挑戰并行驅動券商轉型發展 來源:金融界
2020年1月6日,華林證券(002945,診股)率先披露了2019年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將從2019年年初的34467萬元增長到43183萬元至45183萬元,增幅為25.29%至31.09%。自1月9日開始,上市券商密集發布2019年12月業績,全年數據隨之浮出水面。據申萬宏源(000166,診股)測算,上市券商2019年1月至12月累計營收同比上漲34%,累計凈利潤同比增加52%。
隨著科創板上市企業的增多和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落地,預計2020年上市券商將繼續迎來“大豐收”。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外資券商股比限制將逐步取消,國內券商在迎來機遇的時候也面臨著挑戰。
上市券商12月業績總體上漲
截至1月10日,36家A股上市券商2019年12月營業數據全部披露。申萬宏源研報統計顯示,36家直接上市券商披露經營數據,2019年12月共實現營收145億元,環比上漲136%;凈利潤95.5億元,環比增加270%。
從2019年12月單月營業收入來看,中信證券(600030,診股)以39.9億元營業收入位居榜首,環比增長171.31%;國泰君安(601211,診股)12月營業收入為28.9億元,環比增長123.83%,位列第二;華泰證券(601688,診股)以22.89億元營業收入位列第三,環比增幅387.56%。此外海通證券(600837,診股)也突破20億元大關,12月營收22.37億元。另外有11家上市券商營收在10億元以上。而太平洋(601099,診股)證券成為唯一一家營業收入環比下滑的上市券商,其中2019年12月營業收入1.87億元,環比下滑20.57%。36家券商中有21家營業收入環比增長超過100%。
從2019年12月凈利潤來看,6家券商單月凈利潤突破10億元,合計凈利潤同比增長38%,環比上漲166%。36家券商中,有24家券商凈利潤環比漲幅超過100%,有5家凈利潤環比下滑,僅國海證券(000750,診股)虧損。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600999,診股)凈利潤排名前三,分別為14.57億元、11.19億元、10.75億元。國海證券成為36家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虧損券商,虧損額達6851.66萬元,環比下滑1527.07%。
從漲幅來看,國元證券(000728,診股)、華泰證券、東北證券(000686,診股)、光大證券(601788,診股)環比凈利潤漲幅超過10倍。從2019年1月至12月凈利潤增速看,十大券商中銀河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002736,診股)最高,同比分別上漲66%、54%、47%,中信證券2019年1月至12月凈利潤同比增長29%。
科創板帶動投行業務增長顯著
繼華林證券之后,興業證券(601377,診股)也發布喜訊,預計2019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億元至1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65億元至16.65億元。
公告表示,興業證券經營業績大幅增長主要歸因于2019年證券市場行情回暖,公司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堅持價值投資,證券投資業務取得良好收益。此外,興業證券分公司轉型成效逐步顯現,經紀業務收入實現恢復性增長。
上市券商2019年12月業績數據披露之后,全年業績浮出水面。申萬宏源測算,2019年1月至12月累計營收同比上漲34%,累計凈利潤同比增加52%。
全年業績增長的背后是券商依舊“看天吃飯”。2019年,上證綜指從2440點漲至3000點以上,期間最高點達到3288點,整體漲幅23.71%,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全年漲幅分別為44.08%和43.79%,在全球主要股指中分列第二、第三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受市場周期驅動,疊加政策支持,且業績受益于自營、經紀、投行等業務均現回暖,券商2019年12月營收和凈利同比均現大幅增長,預計考慮科創板跟投和直投業務后,預計年報的業績彈性會更大。
2019年券商投行業務增長較為明顯。申萬宏源研報顯示,一級市場方面,12月IPO、再融資、債券主承銷規模均同比增長;券商全年IPO、再融資、債券主承銷分別同比增長84%、12%和34%,預計行業2019年投行收入增速超30%。2019年12月IPO規模129億元,同比增長186%,全年IPO共2534億元,同比增長84%;12月再融資(優先股+增發+配股)規模為940億元,同比增加35%,全年再融資規模9205億元,同比增加12%。12月券商債券主承銷規模8285億元,同比上漲28%;全年券商債券主承銷規模7.6萬億元,同比上漲34%。
2020年券商機遇與挑戰并存
業內人士普遍表示,券商在2020年面臨著重要的機遇期。
天風證券(601162,診股)認為,2020年將是股權融資大年,也是政策利好轉化為券商業績的一年。預計2020年投行業務收入至少同比增長20%至662億元。此外,投行業務是激活業務資源,提升券商ROE的重要引擎,股權投資、資本中介、衍生品業務均可受益于此。預計“投行+PE”模式將在2020年明確體現出業績貢獻。
華泰證券沈娟團隊也表示,證券法全面推行注冊制,股權時代新周期來臨。未來配套政策仍有望落地,引導行業穩健向上。資本市場改革也將倒逼券商進行經營模式的轉型。
券商經紀業務也面臨著加速轉型。山西證券(002500,診股)表示,雖然國內券商距離零傭金還有一定路程,但零傭金浪潮對傳統經紀業務模式的沖擊不容忽視,倒逼券商向財富管理轉型,賣方模式向買方模式轉變,以客戶利益為中心,為客戶提供資產配置、投資標的選擇、投資方案設計,并以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為最終成效。經紀業務將成為證券公司的前臺窗口業務,作為獲客渠道,需要做好客戶的第二次開發,與資管、投行等部門的協同將加強。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券商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2019年10月,證監會正式明確取消外資股比的時間節點,分別自2020年1月1日、4月1日、12月1日起,取消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截至目前,證監會已經核準了3家外資控股券商,分別為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摩根大通證券和瑞銀證券,此外,還有多家外資券商排隊待批。
2019年,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出席證券基金行業文化建設動員大會時表示,證券基金機構要有“本領恐慌”的危機感,樹立追求“高精尖”的志向,磨練“跟高手過招”的銳氣,苦練內功,加強學習,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現代投資(000900,診股)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