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航母已經交付海軍使用,但是,這并不代表新航母就形成了戰斗力。航母最核心的就是艦載機的的投送能力。為了讓寸土寸金的甲板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效率,現代航母采用的都是(左)斜角甲板。艦島都是布置在航母右側。航母的最前端還有一節直線跑道,這段就是用來起飛的。無論是配備彈射系統的美式航母,還是蘇/俄式的滑躍甲板,起飛區都位于航母的最前端。此外,斜角降落甲板的前端也可以安裝擋流板,進行短距起飛。
為什么這樣的設計能夠最大化的利用航母呢?我們先來看看艦載機的起降特點。艦載機的降落難度幾乎是起飛的好幾倍。起飛時,裝有彈射系統的甲板可以讓戰機“流水線”一樣起飛,滑躍起飛甲板也可以讓戰機“拔地而起”,美中不足的就是載彈量比彈射起飛少,但是起飛仍然可以平穩的進行。而降落就不一樣了,從空中看,航母的甲板就像一葉扁舟,哪怕無風,海面還是有浪,所以航母的甲板不僅又短又窄,還會起伏晃動,左右搖擺,飛行員好比在刀面上跳舞。
如果降落的角度大了,就會撞上甲板,如果降落的角度小了,可能會直接撞向甲板以下的船身,如果降落時機身偏離了甲板中軸線,飛機要么撞上艦島或者停在甲板上的飛機,要么直接沖出甲板。可能有的小伙伴會說甲板有攔阻索,但是,即使艦載機鉤住了攔阻索,還是會滑行一段距離,如果滑行的距離沒有平行甲板的中軸線,就會發生碰撞。在螺旋槳戰機時代,戰機的速度還不是非常快,即便相撞,也不會引發連鎖反應。并且可是設置攔阻網,直接將戰機“罩”住。
但是,噴氣式戰機時代,情況就不容樂觀了。戰機的質量是很大的,不可能設置攔阻網。為了防止戰機沒有勾住攔阻索而墜入海里,噴氣式艦載機降落時是要加速的,如果四條攔阻索都沒有勾住,艦載機仍然可以直接起飛,在此尋找最佳的降落角度。所以,一旦戰機偏向了艦島或者甲板上的飛機,肯定會引發連鎖爆炸。這樣,銳意改革的英國人想出了斜角甲板。斜角甲板偏向航母的左側,所以戰機降落時是遠離艦島和甲板上的艦載機的。如果降落不成功,可以直接從甲板的左側起飛,再次尋找最佳的降落角度。
我們都知道,長方形的對角線是長方形中最長的線段,所以斜角甲板讓戰機的降落路線盡可能的加長,讓戰機的緩沖距離盡可能的加長,這就是斜角甲板的第二個優點。由于斜角甲板偏向了左側,那么就會在航母的右側形成一個三角區,而這個區域剛好可以停靠待起飛的艦載機。由于這直角三角形的底邊前方剛好就是航母的起飛區(最前端),這一部分的面積有是這個三角區中最大的,所以航母的升降機就布置在了這一區域,方便戰機的調度,而艦島就移到了直角三角形的頂角區。
這樣不僅讓甲板空間得到了最大化利用,也可以讓艦島更方便的調度艦載機。斜角甲板的角度肯定也不是越大越好。因為如果偏移角度過大,航母也會變寬,導致航母的長寬比不合理,增加航母的航行阻力。此外,航母的斜角甲板如果偏移角度過大,那么艦島所在的直角三角形區域也會過大,導致甲板沒有得到合理運用。最終,美國人通過實驗,得出了最佳的航母斜角甲板的偏移角度,10.5度左右,而航母最好的降落角度是3度,這個角度降落,艦載機可以很平穩的抓住前兩道攔阻索。
當然,10.5度的左偏角,還可以讓戰機的起飛和降落錯開,互不干擾,增強了航母單位時間內的戰機投送能力。現在,各國的航母都把英國人的這套斜角甲板“玩爛了”。但是,英國人卻走起了“復古路線”,其最新的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就沒有采用斜角甲板,也沒有蒸汽彈射器,而是配備了12度的滑躍甲板。這個航母的艦載機有關,“伊艦”采用了F35B型垂直/短距起降戰機,所以就不需要斜角甲板來提供足夠的“緩沖距離”。
當然,這樣的劣勢也很明顯,F35B的航程和載彈量的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估計英國人走的是艦隊防空和兩棲支援的“載機路線”。據說未來會拆除滑躍甲板,換上蒸汽彈射器,變身“真正的”航母,載機也會變成F35C型。伊麗莎白女王號采用雙艦島,靠近艦首的艦島負責航行、警戒和艦隊指揮,后部艦島負責載機指揮,電子對抗等,最明顯的是997型中程雷達。這樣的設計各司其職,保證雷達和通信設備互不干擾。但是如果載機采用常規起降,會在兩個艦島中形成渦流,干擾飛行。(作者署名:123觀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