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虧近3.5億,這家在港股上市一年的疫苗企業,又想上科創板
來源:IPO日報
原創 楊紫薇
科創板自設立以來,在引得不少A股其他板塊的公司紛紛“趕考”之余,也吸引著港股的上市公司目光。
近日,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下稱“康希諾”)提交申報稿,擬申請在科創板上市,中信證券擔任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聯席主承銷商和副主承銷商分別為中金公司、渤海證券。
值得一提的是,康希諾剛于2019年初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如今時隔不到一年,它又開始沖刺A股,將目光瞄準了科創板,成為又一家港股轉戰科創板的公司。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1
連年虧損
根據介紹,成立于2009年的康希諾是一家致力于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創新型疫苗企業,已推進一系列國內創新疫苗的研發,研發管線涵蓋預防腦膜炎、埃博拉病毒病、百白破、肺炎、結核病、帶狀皰疹等多個適應癥的臨床接種量較大的疫苗。
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47萬元、18.72萬元、281.19萬元、192.97萬元,對應凈利潤分別為-4985.2萬元、-6444.91萬元、-1.39億元、-9347.36萬元,報告期內累計虧損3.46億元。
由此看來,康希諾成為繼澤璟制藥、百奧泰、前沿生物、神州細胞、君實生物、天智航之后,第七家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的未盈利的企業。
與科創板其他未實現盈利的“前輩”相似,康希諾表示,其仍處于疫苗研發階段,產品迄今為止尚未取得上市許可,因而未產生主要產品的相關銷售收入,目前確認的收入主要為偶發性收入。
在上市標準上,康希諾選擇了第五套上市標準的企業,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此次申請上市,康希諾擬申請公開發行不超過2480萬股,擬募集資金10億元,將用于生產基地二期建設、在研疫苗研發、疫苗追溯、冷鏈物流體系及信息系統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之中。
2
研發投入增加
雖然尚未取得主營產品帶來的收入,康希諾卻十分重視研發。
報告期內,公司投入的研發費用在逐年增加,分別為5163.34萬元、8941萬元、1.24億元、9983.73萬元,研發費用的增長系公司在研發人員、耗用物料、儀器設備、化驗測試等方面進行了持續性的投入所致。
從明細上來看,公司將研發投入分為費用化研發投入和資本化研發投入,研發投入的資本化開始于2017年。根據披露,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1-9月,康希諾的資本化研發投入分別占總研發投入的23.83%、8.31%、5.25%。
對此,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IPO日報表示,“(企業)開發階段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較大的話,可將其確認為無形資產(即研發投入資本化),一般到了開發后期才能符合資本化條件,所有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不會很高。”
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在疫苗研發和生產領域逐步建立起四個領先的核心技術平臺,以此逐步開展了針對預防腦膜炎、埃博拉病毒病、百白破、肺炎、結核病、帶狀皰疹等12個適應癥的15種創新疫苗產品的研發。
其中,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已取得新藥證書,兩個腦膜炎球菌疫苗產品已經提交新藥申請并獲受理,百白破、肺炎、結核病疫苗已經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公開信息顯示,康希諾也是我國首個研發出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公司。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公司圍繞關鍵技術及在研產品共取得18項發明專利授權,其中16項為境內專利,2項為境外專利。
3
受資本青睞
據悉,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系宇學峰、朱濤、邱東旭、毛慧華。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宇學峰直接持有公司8.03%的股份;朱濤直接持股8.03%,并通過三個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控制公司3.58%的股份;邱東旭持股7.69%、毛慧華直接持有7.34%的股份,四人合計持有34.66%股份。
此外,根據招股書披露,中證投資持有公司0.53%的股權,而中證投資系保薦機構中信證券的全資子公司;金石翊康持有0.53%的股權,系保薦機構全資孫公司下設立的直投基金產品。除此之外,公司與本次發行有關的中介機構之間不存在直接或間接的股權關系或其他權益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康希諾還頗受資本的青睞。
天眼查信息顯示,自成立以來,公司共開展過7輪融資(不包括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時的公開發行融資)。
在這些非公開融資中,最大數額的一起融資是在2017年的4月,彼時融資總額為4.5億元,吸引了國投創新旗下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歌斐資產、達晨創投、金石投資、禮來亞洲基金、啟明創投、國投創新、富悅股權等八家機構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