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進行時#
導讀:雨水將至,俗語“雨里南風緊,則干旱;南風不打緊,會反春”啥意思?有哪些預兆?
“東風解凍散為雨,春回大地萬物生”,北京時間2月19日農歷正月二十九6點34分05秒,我們將迎來2023農歷癸卯年的第二個節氣“雨水”。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一個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伴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氣溫漸漸升高,天氣也會越來越暖和,冰雪開始消融,降水逐漸增多。也正是因為如此,古人對雨水節氣的天氣變化看的尤為重要,因而留下來許多的諺語來預兆下一步的天氣變化。老話說:“雨里南風緊,則干旱;南風不打緊,會反春”,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又有哪些預兆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南風和雨水節氣”的那些事!
諺語:雨里南風緊,則干旱“雨”,指的就是雨水節氣。“南風”,指的就是從南方刮過來溫暖、濕潤的風。“緊”,在這里指的是“多、急且大”的意思,而并非其原意的“少”和“缺”。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在雨水節氣里多刮溫暖濕潤的大南風的話,那么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會少雨干旱,也就是說會有“春旱”情形發生。
那么,有人就要問了,南風屬于“暖濕風”,為何刮多了不是下雨,而是干旱呢?
古人云:“凡事過尤不及”,同樣適用于天氣。南風雖然屬于“暖濕風”,可以帶來大量的“暖濕氣流”,但一場降水的形成除了需要大量的“暖濕氣流”外,還需要與之等量的“冷空氣”才行。
如果只是單純的暖濕氣流多,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冷空氣的話,那么大量的暖濕氣流將會把剩余的冷空氣徹底給壓制住,隨之出現氣溫快速上升,卻無降水的情形。
雨水節氣,正是南方“暖濕氣流活躍”的階段,這個時候經常刮南風,大量的“暖濕氣流”北上,如果北方沒有足夠的“冷空氣”南下與之相匹配的話,那雨水節氣的氣溫會明顯升高,氣溫升高的同時,又缺乏有效的降水,繼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春旱”。這也就是為啥,春天北方經常氣溫高偏干旱,而南方反而多潮濕“南風天”的原因。
諺語:南風不打緊,會反春“不打緊”,說明南風少且風力比較弱。“反春”,指的就是氣溫在逐漸回暖以后,又突然下降,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倒春寒”。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雨水節氣里,南風刮的少且風力比較弱的話,那么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出現“倒春寒”天氣的幾率會比較大。
前面我們說了,雨水節氣是冷暖空氣頻繁交匯、相互壓制的階段,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如果在雨水節氣期間,先是暖空氣占上風,帶來氣溫快速回升,后期暖空氣力量減弱,冷空氣占據上風的話,氣溫又會出現回落,那么后面自然會出現“反春”、“倒春寒”天氣。老話說:“暖雨水,冷驚蟄;冷雨水,暖驚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簡而言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雨水節氣,多南風,易干旱;少南風,易反春。
小結“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雨水節氣將至,您認為古人的這些諺語,如今還有用嗎?您還有哪些不同的見解呢?歡迎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