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汽車曾經有五強,在法系車邊緣之后變成了四強,那韓系車現在得表現又如何呢?
最近好像不太能聽到現代起亞得動靜,這是在悶聲發大財還是實在沒有什么好講了呢?
咱們來看一看最新數據吧,看來韓系汽車確實不太行了。
1.北京現代汽車,11月品牌不錯為18065輛。
具體車輛得成績為:
這是月不錯能達到四位數得車,剩下得車輛為悅納76輛、名圖27輛、索納塔461輛,勝達273輛,ix25只有一輛。
全新菲斯塔得達到了210輛,增幅超級大,不過仍舊是可能嗎?得冷門車;新能源汽車里得名圖電動版為30輛,領動插電混動版為37輛,MPV車型里得庫斯圖只有821輛。
整個品牌里已經沒有熱銷車了,伊蘭特也是在以價換量,換到最后無非是成為軒逸;軒逸得不錯出現了大幅下滑,究其原因則是因為過大幅度得降價使其車輛和品牌定位都出現了大幅下滑,這些主要“賣品牌”得合資汽車失去了品牌價值,最終結果都會比較凄涼。
2.悅達起亞汽車,11月品牌不錯為5606輛,不錯一直在下滑。
具體車輛得成績為:
剩下得煥馳為31輛,K3新能源版本為18輛,全新車獅鉑拓界低至333輛,MPV車型家化得不錯低至182輛。
其實起亞得車就是現代得車,價格定位相同得車無非是外殼不同;因為現代起亞本就是一家,技術是共享得,區別只是品牌和設計而已。那么起亞得冷門則必然與品牌有關,東風悅達起亞得分家,失去了東風汽車這個標簽得起亞顯得勢單力薄,是否會被市場拋棄則成為不定數,這會打擊到起亞汽車潛在用戶得消費信心。
現在得韓系汽車只剩下了這兩個品牌,在2022年之前,現代起亞已經連續五年不錯下跌,今年注定是下滑得第六年;看來韓系汽車已經回天乏術了,究其冷門得原因不單純是外界因素得影響,主要因素還是其產品力得弱。合資汽車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都跑不動,可韓國汽車廠商理論上應該好一些,因為韓國有三星、LG化學和SKi三大動力電池巨頭,有了這個基礎則應該在轉型之路上走得順風順水才對;可是三星和LG化學得動力電池似乎都出現了不少問題,其中關聯到諸多知名汽車廠商得汽車自燃,其中就包括現代起亞。
所以現在得現代起亞還是只能依靠燃油車,然而其內燃機技術屬實是不太理想,干式雙離合變速器在主力車型上得應用也比較拉胯。
撇開車輛得技術水平不談,韓系汽車得失敗與“車輛碰撞測試”也有必然得關聯。
車輛要就不去做碰撞測試,只要去做則成績往往一塌糊涂。
防撞梁這種重要得碰撞保護結構確實不宜用超高強度得鋼材或鋁材,在高速碰撞時需要其虧損以抵消沖擊力;但是也不應該使用強度只是比鋼化玻璃強一些得玻璃鋼吧,玻璃鋼實際叫做“玻璃纖維加強塑料”,它是不適合用于打造防撞梁得。可是現代起亞都在這么做,一個不重視用戶安全得汽車品牌注定會被市場拋棄。
現代起亞得品牌形象已經定型,想要改變基本不可能了;所以合資汽車現在只有“三強”,其中美系汽車市占率蕞低,日系汽車開始下滑,也許到最后只有個別歐系汽車品牌還能留下來作為國產汽車得陪襯吧。
感謝: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發布,保留感謝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得內容請點贊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