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黃浦江和蘇州河的“最佳觀景臺”上海大廈,“亞洲第一公寓”河濱大樓,“我國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國際旅館”浦江飯店……北外灘12棟經典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嗎?來看介紹↓
1.河濱大樓
河濱大樓1935年竣工,設計者巧妙地把大樓設計成“∽”形布置,既解決了通風采光的問題,又與當時的投資方第一個英文字母相吻合。
曾經的河濱大樓,許多影業大咖,都曾在此租房設立機構。行走在河濱大樓里,盤梯、老式電梯、馬賽克拼貼的EB(大樓名稱Embakment Building的縮寫),許多建筑細節仍保留著原貌。
2.郵政大樓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位于北蘇州路276號,為歐洲折衷主義建筑形式的代表作。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下一層,地上四層,有通貫三層的簡化科林斯巨柱式列柱。轉角處頂部為鐘塔,為17世紀流行的意大利風格的巴洛克式穹頂,鐘樓兩側各有一組三人組成的群雕。作為我國近代郵政發祥地,上海郵政總局歷經海關郵政、中華郵政的百年滄桑,如今這些故事都被收藏在我國郵政博物館內。
3.上海大廈
上海大廈,位于蘇州河畔,外白渡橋北堍。1930年投資興建,1934年建成開業。大廈為雙層鋁鋼框架結構,屬近代摩天大樓形式。1951年5月1日,正式改名為 “上海大廈”。
上海大廈觀景平臺是一個將外灘風光和浦東秀色一收眼底的絕好平臺,因此曾被稱為“浦江最佳觀覽點”。從上海大廈的觀景平臺向外灘看去,在一條僅有三里長的弧線上,鱗次櫛比地矗立著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
4.禮查飯店/浦江飯店/
上海證券博物館
在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處,外白渡橋北堍,有一幢歷經了170余載歲月變遷的老建筑十分吸睛,這就是始建于1846年的浦江飯店,原名禮查飯店,是上海開埠以來乃至全國第一家西式飯店,也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店”,許多國際名人訪問上海時,曾下榻此處,“江湖地位”可見一斑。
曾經的浦江飯店,如今已華麗轉身為我國證券博物館。其實,浦江飯店在我國證券史上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一筆。1990年12月19日,新我國成立后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就設立在浦江飯店孔雀廳。浦江飯店見證了新我國證券市場的誕生、發育和成長。
5.俄羅斯領事館
俄羅斯領事館為折衷主義建筑風格,三面可憑欄縱覽黃浦江與蘇州河美景。孟莎式坡屋頂、德式弧形老虎窗……是上海早期領事館建筑中至今保存最好的建筑。
6.新亞大酒店
矗立在四川路橋下的新亞大酒店,形如“巨輪”,位于外灘黃浦江、蘇州河畔,鬧中取靜、地理位置無與倫比。
說起四川路橋下的新亞大酒店,老上海無人不知。曾經聞名遐爾的地標性場所,早已融入了申城人的記憶積淀之中。1933年興建,翌年1月竣工開業。
7.日本駐滬領事館舊址
日本駐滬領事館舊址位于黃浦路106號。該處原南北各有一幢紅樓,由日本建筑師平野勇造設計,協盛營造廠承建。磚混結構四層,坐北朝南,古典主義風格。立面分段對稱。南立面底層為弧拱門窗,二、三層為連續的券柱式拱廊。
1941年,北面一幢紅樓重建成灰樓。1994年2月,被公布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8.耶松船廠
耶松船廠位于東大名路378號,建于1908年,是英商船舶工業公司,是上海出現最早的西方船舶修造廠之一。耶松船廠長期租用虹口“老船塢”為修造廠。1936年,與瑞镕船廠合并為“英聯船塢有限公司”,即“英聯船廠”,是我國最大的船舶修造廠,即后來上海船廠的前身。
耶松船廠西面的中部作塔樓造型,頂部塔亭四角設計為綠色琉璃瓦翹檐。窗上部有扁圓券,窗楣上有弧券裝飾。
9.高陽大樓
高陽大樓坐落于東大名路,始建于上世紀20年代,樓層分為5層,完美體現了法式建筑穩重莊嚴的風格,被列為上海市優秀保護建筑之一。高陽大樓見證了北外灘近一個世紀的變遷,隨著黃浦江兩岸的發展,高陽大樓充滿人文氣質的特色,成為北外灘諸多建筑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線。
10.雷士德工學院
雷士德工學院位于東長治路505號的海員醫院,建筑正中5層,兩側逐漸降為4層、3層,遠觀如海上航行的船艦,從空中俯瞰又像飛機。雷士德工學院1936年竣工。學院下設建筑、土木工程、機械電器工程諸課,學生以華人為主,校訓為孟子的“苦心志,勞筋骨”。
11.摩西會堂/猶太難民紀念館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是猶太摩西會堂舊址,始建于1927年,位于長陽路62號。1933至1941年,上海接納了從歐洲來滬的猶太難民,為他們撐起了一艘“諾亞方舟”。在虹口的“無國籍難民限定居住區”中,曾生活著近兩萬名猶太難民,他們與當地居民和諧相處、攜手共進。至1945年戰爭結束,大多數猶太難民得以幸存。
12.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位于長陽路147號(原華德路),始建于1901年,1903年竣工。后經多次重建,至1935年時基本定型。該監獄占地60.4畝,建筑面積共有7萬多平方米。
北外灘歷史保護建筑簡易地圖
請橫屏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