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發文人 馬愛平
“雖然外企待遇好,那我們的基礎理論創新誰來做,技術傳承誰來教呢?”
彭木根的很多本科和博士同學都選擇了外企或者出國,但他一直留在學校從事科研教學工作。
2005年博士畢業留校至今,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彭木根一直以“網絡強國”為己任。日前,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科協等部門首次聯合開展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彭木根被遴選為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馬愛平/攝
他在熱門區域4G/5G/6G密集無線組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基礎性創新研究成果,高效支撐了“提速降費”和“互聯網+”等國家戰略實施,在推進首都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無線通信“高精尖”產業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2年以來,憂慮于我國第三代移動通信(3G)標準TD-SCDMA的核心基礎理論不成熟,嚴重制約其產業應用,彭木根毅然放棄已經開展了半年多的4G基礎理論研究方向,在技術和理論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在國內外高校率先開展TD-SCDMA組網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攻關,發現了有別于歐美3G標準的小區容量成因核心理論瓶頸,提出了TD-SCDMA特有的多載波組網理論和擾碼規劃方法,確保了TD-SCDMA大規模商用,成功反擊了國外專家TD-SCDMA只能局部組網的罔言。
將相關研究成果結合產業的實際需求,彭木根出版了影響我國3G一代人的標志性技術著作《TD-SCDMA移動通信系統》,該著作3年內連續三次改版,總印刷10余次,很多業內專家都是通過該書進入移動通信產業,被評價為我國3G產業寶典。
“為使我國移動通信產業能長足快速發展,需向后3G演進,為此,北郵團隊提出了與國外4G平滑演進兼容的我國后3G演進策略,給出了4G異構無線組網融合方法。”彭木根告訴發文人。
他以講師身份,聯合我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牽頭組織了國內第一個異構協同的863項目,研究后3G網絡的協作機理,提出了我國特有的GSM/WiFi/TD-SCDMA /TD-LTE四網協同方案,成功研發了國際首個TD-SCDMA異構網絡無線資源管理平臺,顯著提升了四網協同性能,產生了極大的經濟效益,獲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
我國移動通信產業以我國3G和后3G為契機,培養了大量人才,在理論、技術、產業制造和組網應用等方面成功躋身世界移動通信強國之列,我國移動通信組網理論和技術在4G及后4G國際競爭中彎道超車,實現了并跑的宏偉目標。
“2008年8月8日晚上7時50分左右,我在北京奧運會開幕現場準備和在電視機前的親戚朋友聯系,但無論是電話還是短信都不成功,鳥巢體育館熱情激動的現場觀眾和我一樣,都既激動興奮又焦急遺憾。”彭木根回憶。
參加完開幕式后,彭木根馬上投入到熱門區域無線組網難題中,矢志實現熱門區域高容量、低成本、便捷智能無線組網,讓體育館、大型活動場所等熱門區域無線高容量上網不再是奢望。
針對熱門區域無線網絡拓撲結構無定型不規則特征,彭木根從源頭創新出發,構建了基于點泊松的協同組網性能分析模型,從理論上揭示出了熱門區域網絡容量與節點密度及分布、信道模型、功率配置等的內在尺度規律,揭示了異構協同無線組網容量增益成因關系。
然后,針對熱門區域無線網絡容量低、空時動態適配性差等挑戰,彭木根提出了一整套分層異構協同和網絡自組織關鍵技術解決方案,構建了功能自適應分解的一體化協同自組織體系結構,解決了4G/5G微基站的干擾控制和移動性管理等技術難題,實現了異構無線網絡的自配置、自優化、自治愈,獲我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等。
同時,彭木根積極進行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核心知識產權進行了轉讓,基于專利轉讓和科研項目合作攻關,聯合企業研發了靈巧小基站和無線網絡自組織系列產品,靈巧小基站安裝在體育場館等熱門區域場景,可以實現多個運營商多種模式無線接入設備的共享,大量節省了安裝空間,且能夠綠色部署和即裝即用,確保了我國掌握了4G/5G熱門區域高速智能無線組網核心關鍵技術,研制的靈巧小基站等網絡設備在國內外大規模應用,特別是在巴西世界杯、索契冬奧會體育場館等,走出了國門,專利成果大規模成功轉化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高效支撐了“寬帶我國”和“提速降費”國家戰略。
“不是我改變行業,是行業讓我獲得了改變。”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和事業,彭木根總是心懷熱愛和感激。
編輯:張琦琪
審核:王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