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產業升級和技術發展的趨勢和動力。
作為如今已經深入到千家萬戶的互聯網行業,不僅為每個人提供著工作和生活上全方位的便利,同樣為整體經濟的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數字化動能,這背后不僅需要技術的賦能,同樣需要綠色低碳的產業模式來加持。
因此,南方日報、南方+推出“碳”路新機系列報道的第二個組團——《技術減碳之路—互聯網綠色發展產業深調研》,聚焦互聯網行業的綠色低碳技術與模式,從技術和模式如何助力低碳發展等角度,探尋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未來。
用微信回一個表情包、用電腦看一部網劇、用手機點一份外賣......這些數字化生活的“代表性動作”如今已經成為生活中的日常,當數字化生活越來越普及,每一樣數字化“動作”的背后,都涵蓋了巨大的算力作為支撐,而每一次計算的背后,都需要以消耗能量作為代價。
算力的源泉,來自遍布各地的云計算中心,而阿里云作為國內主要的云計算服務提供商,不僅在利用技術的力量來提升效率,同時也在積極利用清潔能源,為數字化生活提供“綠色IT技術”,為數字化生活探索全新的“碳中和”模式。
自研“黑科技”打造“綠色IT”技術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數據中心耗電量突破2000億千瓦時,創歷史新高,能耗占全國總用電量2.7%。如何走出一條更加綠色低碳的數據中心發展之路?作為全球主要的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阿里云也在積極探索尋找著答案。
在風景秀麗的廣東河源萬綠湖不遠,阿里云河源數據中心在7X24小時不停運作中。在今年初,這個可容納超過30萬臺服務器的華南地區目前規模最大的綠色數據中心正式上線開服,為華南地區上百萬企業客戶提供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服務。據介紹,河源數據中心還采用萬綠湖深層湖水制冷,搭載阿里云自研的智能運維系統,可智能感知環境變化,適時調整設備功率,讓其運行在最佳能耗水平上。這些技術讓河源數據中心的年均PUE(能源效率指標)小于1.3,是華南地區最節能的數據中心之一。
阿里云方面在接受南方日報發文人采訪時就表示,阿里云一直踐行綠色低碳數據中心理念,以低碳選址、清潔能源、液冷技術等融合AI應用,加速綠色節能技術創新及迭代升級。據介紹,阿里云為了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自研出一套“綠色IT”技術。阿里云工程師們研發出“將服務器泡在水里”的黑科技,一排排的服務器被浸泡在絕緣冷卻液里,產生的熱量可直接被冷卻液吸收進入外循環冷卻,全程用于散熱的能耗幾乎為零,節能效果超過70%,實現了數據中心100%無機械制冷。
據悉,經過多年“綠色IT”研發,阿里云已將數據中心的能耗降低70%以上,其自建的超級數據中心都達到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標準,過去3年省下的電相當于一個中型水電站一年的發電量。加上模塊化設計、AI調溫等技術,讓張北數據中心的年PUE(能耗比)低于1.2,最低可以達到1.09,達國際領先水平。每年可節約標煤8萬噸,相當于種植了400萬棵樹木。
此外,阿里云方面還表示,也正在積極開展清潔能源電力交易,推動數據中心碳減排。數據顯示,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阿里云自建基地型數據中心,通過市場化方式交易清潔能源(含風電、光伏、天然氣電量)6.38億千瓦時,共計減排二氧化碳51萬噸,交易清潔電量與碳減排均居全國互聯網行業首位。阿里云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總經理高山淵接受采訪時就表示:“技術先進”和“綠色低碳”已成為新型數據中心的關鍵詞,幾年來一直強化自研技術創新,大規模推動液冷技術商業化,熱能耗最多降低70%以上;自研的巴拿馬電源降低系統電力損耗,全鏈路效率提高至98%。
輸出數字減碳能力支持綠色技術創新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基建產業的發展,企業上云用云需求逐漸成為我國電力增長的新引擎。今年5月,阿里云發布了“零碳云”計劃:推動自身節能減排,輸出數字減碳能力,支持綠色技術創新。阿里云總裁張建鋒指出,云計算本身就是一種綠色技術,提高了社會整體的CPU利用率。通過聚集計算資源、轉移工作負載,云的資源利用率是企業自建機房的5-10倍,同時更好地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而阿里云將發揮在數據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優勢,輸出行業減碳解決方案,服務政府進行實時、全域的環保與碳排放管理。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阿里云持續向電力能源、鋼鐵、交通、制造等碳排放大戶提供穩定高效的云平臺支持,通過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幫助更多企業提高管理與生產效率,降低能耗,以減少碳排放。
廣東作為消費大省,每年各種的電商大促來自廣東的消費者都名列各種榜單的前列,但其實在這么多年的電商大促的每一筆訂單背后,除了體現消費發展外,也體現了技術的進步與節能環保的趨勢。
每年的618是大眾熟知的電商購物節,也是各家電商爭相秀肌肉的競技場。今年6月18日,天貓宣布,今年618期間,淘寶天貓上每筆訂單的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17.6%。“在618籌備過程中,我們就制定了碳減排目標,阿里云也發布了面向未來的‘零碳云’計劃,我們希望這次618成為更綠色低碳的消費節日”,天貓618組委會有關負責人說。官方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淘寶天貓上每筆訂單的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17.6%。下降的17.6%主要由3部分構成:算法優化帶來的單位算力耗能下降;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占比提升帶來單位能耗碳排放下降;智能裝箱、地網光伏帶來的物流環節減碳。“消納1度風電可減少800克碳排放,今年618期間,阿里云張北數據中心可以少排放二氧化碳8160噸,這還只是使用清潔能源帶來的減排”,阿里云IDC能源與碳管理高級專家程明稱。
據南方日報發文人了解到,2005年,阿里每10筆電商交易所消耗能源能煮熟4顆雞蛋;到2019年,只能煮熟1顆鵪鶉蛋,“今年618,因為算法繼續優化,只能煮出一顆溏心鵪鶉蛋了。”
除了來自每個消費者身邊的碳減排變化外,在企業端,同樣得益于數字減碳能力的支持。據南方日報發文人了解到,攀鋼集團就引入阿里云工業大腦對煉鋼全流程進行工藝優化,覆蓋脫硫、提礬、轉爐、配合金、精煉、連鑄等多個環節。最終幫助攀鋼旗下的西昌鋼釩公司煉鋼廠節省了25%的人工,生產效益提升了2.4倍。鋼鐵原料消耗每生產一噸鋼可以節省1.28公斤鐵,相當于每年減少563萬噸,每年可節省1700萬元煉鋼成本。張建鋒就指出,阿里云將發揮在數據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優勢,輸出行業減碳解決方案,服務政府進行實時、全域的環保與碳排放管理。
南方+ 張芬 制圖
◎“碳”路者說——阿里云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總經理高山淵
南方日報:今年兩會,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節能減排、奔向零碳等方面,阿里云有哪些目標和舉措?
高山淵:今年5月,阿里云發布了“零碳云”計劃:推動自身節能減排,輸出數字減碳能力,支持綠色技術創新。阿里云總裁張建鋒指出,阿里云將發揮在數據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優勢,輸出行業減碳解決方案,服務政府進行實時、全域的環保與碳排放管理。阿里云的零碳云計劃有三個核心:分別是推動自身節能減排、輸出數字減碳能力、支持綠色技術創新。云計算本身就是一種綠色技術,提高了社會整體的CPU利用率。通過聚集計算資源、轉移工作負載,云的資源利用率是企業自建機房的5-10倍,同時更好地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在自身節能減排方面,阿里云擁有豐富的經驗。此外,阿里云將發揮在數據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優勢,輸出行業減碳解決方案,服務政府進行實時、全域的環保與碳排放管理。
南方日報:碳中和倒逼企業轉型升級,阿里云在綠色生產制造、綠色技術應用上有哪些創新探索?并且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山淵:在促進數據中心碳減排方面,阿里云工程師研發了一套名為“麒麟”的液冷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將服務器浸泡在特殊的絕緣冷卻液里,使運算產生的熱量直接進入外循環冷卻,全程用于散熱的能耗幾乎為零。這種形式的熱傳導效率比傳統風冷高百倍,節能效果超70%,實現數據中心100%無機械制冷。目前,全球有且僅有阿里巴巴一家數據中心大規模采用液冷服務器集群。 經過多年技術和經驗積累,阿里巴巴設計出一整套《浸沒式液冷數據中心技術規范》,涵蓋了浸沒液冷子系統,浸沒液冷服務器等IT設備的設計要求,以及對應數據中心的設計、施工、部署、運維等各個環節,并向全社會開放,打破了我國液冷服務器在數據中心大規模部署建設無標準可采用的空白。
此外,阿里云還自主研發了國內第一個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操作系統——飛天,為全球客戶部署200多個飛天數據中心,通過底層統一的飛天操作系統,為客戶提供全球獨有的混合云體驗。今天的飛天具備連接百萬臺級服務器的能力,可支持單集群10萬臺規模,并發運行10萬個進程,擁有毫秒級響應、十億級文件數、EB級別存儲空間。
另一方面,阿里云也大范圍自研數據中心硬件產品。 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的面向下一代超級數據中心的新型直流不間斷電源方案——巴拿馬電源項目,阿里工程師重新定義了10kV---240V供電鏈路,對磁路和電路進行聯合設計,提出最高2.5MW、一體化、模塊化、高效、高可靠直流不間斷電源,省去傳統低壓配電環節,采用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大幅度優化電源內部結構,實現了高可靠和低成本的目標。
南方日報:作為全球前三的云服務提供商,阿里云如何把“綠色”貫穿全供應鏈?如何推動上下游供應商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高山淵:碳中和不僅是環保概念,更是技術路線,在落實“雙碳”的戰略過程中,阿里云一直以一個開放的心態與合作伙伴一起共建綠色數字經濟,在實現企業自身碳減排的同時,也致力于為更多平臺生態企業提供“綠色算力”。阿里巴巴會積極利用數字化能力做好‘減碳三環’:自身節能減排的內環,推動生態企業脫碳減排的中環,公眾綠色低碳消費的外環。(賦能和驅動)云計算本身就是一種綠色技術,提高了社會整體的CPU利用率。的確,通過聚集計算資源、轉移工作負載,云的資源利用率是企業自建機房的5~10倍。同時,數據中心通過節能工作和清潔能源電力交易,加強自身減碳,持續降低阿里云用戶使用云計算產生的碳排放量,助力相關行業走上綠色發展道路。
南方+ 張芬 制圖
相關報道鏈接
寶馬高樂:未來出行競賽剛開始,科技創新是關鍵|“碳”路新機
長城汽車:提升“綠能”應用,領跑新賽道|“碳”路新機
日產汽車:推動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碳”路新機
小鵬汽車:智能化推動“零碳”出行|“碳”路新機
一塊小餅干背后的綠色秘密|“碳”路新機
點擊對話企業家進入專題
【發文人】葉丹
【策劃】陳韓暉 程鵬 趙兵輝
【統籌】趙兵輝 葉丹 彭穎 馬華
【海報/欄頭】譚唯 吳穎嵐
【出品】南方產業智庫
【作者】 葉丹;通訊員
南方產業智庫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