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數:大約1199字
閱讀時長:約3分鐘
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學生接受教育的方式以及考試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高考。
八省新高考第一年
2021年高考模式發生了改變,即八個省份實行聯考。因為是第一年實行,所以新的變化,大家也是很關注的。
眾所周知,以前的高考模式分為文理科。而新高考3+1+2模式下,3是指語文、數學、英語三大主科,都是150分。
而1是指從物理與歷史中選擇一門學科進行學習,都是100分,最后的2是指從化學、生物、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學科進行學習,也都是100分,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的權利。
學校在錄取學生的時候,會根據物理與歷史這兩個方向進行選擇。學生將來要是想學習理工類專業,那么物理自然成了首選的學科。
學生選擇完物理之后,可能就會很糾結,不知道自己要不要選化學,因為化學的學習難度也是很大的,如果自己選擇的科目都很難,那么學習起來也是很累的。
成績出爐后考生才知道,化學并非“天坑”學科
要是學生選擇歷史,大多會搭配化學,只為了以后就業的時候,更有優勢。但是八省聯考成績出爐后考生才知道,化學并非“天坑”學科,歷史才是,很多選擇歷史的學生表示:悔不當初。
八省聯考成績出爐后,遼寧省的分數線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因為遼寧省本科線的錄取分數線有很大的差距。
其中首選物理的錄取分數線為336分,而首選歷史的錄取分數線為456分,所以學生看到這樣的差距之后,不淡定了。
除此之外,湖北、江蘇等其他省份也是有差距的,只不過沒有遼寧省那么明顯。那么為何有這種情況出現,其實主要就是有很多的學生選擇歷史這一門學科,而經過“賦分”之后,學生之間就會有差距。
2021年高考已經結束了,學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就會發現,能夠招收文史類學生的院校不多,所以學生要是沒有選好,那么是很吃虧的。
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學生在選擇學科組合的時候,還是要謹慎一些。那么學生在選擇學科的時候,需要結合哪些因素進行考慮?
學生在選擇學科的時候,需要考慮哪些因素進行選擇呢?
A、自身的學習能力
學生在選擇學科的時候,首先就要結合自身的學習能力,選擇出自己擅長的學科。這樣學習起來比較輕松,而且學習的成績也更理想。
B、學生未來專業的選擇
學生在選擇學科的時候,之所以要謹慎,是因為學生學科的專業關乎學生大學專業的選擇,并且也會影響學生的就業,因為學生大學學習的專業可能就是學生就業的方向。
結語
所以八省新高考第一年落幕后,很多學生與家長都在感慨,給學生選擇的權利越大,越是難做出選擇,也不知道該如何搭配最適合學生。
教育制度不斷完善,所以學生也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面對新的變化,只有學會適應,才能尋找到更多發展的機會。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這里是小微爸爸育兒課堂,在這里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