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有所成就的人,都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對于大師的觀點,K哥是非常認同的,不僅認同,我還是一個認真實踐的人,簡稱“踐人”,其實不要臉這事如果干得好,這就叫心理素質過硬。
我專注搞垮團隊這件事20年,先后搞垮過10幾個團隊,不能說有多么高的成就吧,我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搞垮小天才。
反觀自己的內心、總結過往,我分別從研發流程、組織架構、開發工具、文化氛圍四個方面來總結我的搞垮心得:
研發流程篇
1、用“偽敏捷”,掩蓋產品能力的不足
雖然“敏捷宣言”發表20年后,連最初的發起人之一也承認她的失敗。但是,只要手里有個錘子,看哪里都是釘子。
VUCA時代就是要快,產品能力不足沒關系,先開槍后瞄準。
以后不要再罵產品人員不動腦了,因為動腦的前提是,他首先得有個腦子。
以后也不要笑我臉大,因為那是被滿腦子的智慧撐大的。
2、用項目管理制度拖慢開發周期
聰明的開發人員很快就發現,項目管理制度是個好東西,她就是為了保護開發人員而制定的。
提需求?走流程。變更需求?走流程。上線發布?走流程。項目不做了?走流程。
10個失敗的項目,有9個是被繁瑣的流程拖死的,還有一個在被拖死的路上。
其實呢,結果這個東西,如果和你想的一樣的叫童話,和你想的不一樣的才叫生活。
組織架構篇
3、讓技術高手去做管理
技術高手明明擅長技術,卻安排他去做管理,如果不服從就是不知好歹。
多少人跪舔想要做管理,現在看你寫得一手好代碼,提拔你,你卻說不。你這不是給臉不要臉嗎?打入冷宮,永不啟用。
領導要對自己好一點,能怪下屬的,就不要怪自己。
4、復雜的“矩陣管理”
即使團隊只有20多人,也不妨礙我表演些真正的“管理”。
團隊按職能分成產品、技術、測試、運維部。再按照產品線,分成用戶組、采購組、市場組、財務組、人事組。
團隊成員按“虛實線匯報”給兩個領導,打績效的時候虛實線領導占比五五開。
總之呢,管理制度要復雜一點,沒有博士學位,你都沒法理解。
5、部門墻厚,層級多
科層制式的組織架構,是組織管理學里最偉大的發明,有效提升了社會化大生產時代的整體效率。
你說她過時了?我并不覺得。現在那些花里胡哨的扁平化組織、阿米巴模式都是噱頭,都是為了裝給老板看得玩意。
牛逼的管理者們,是時候捍衛你們的尊嚴了,樹立起厚厚的部門墻、盡可能多的組織層級,打造一個強大的“帕金森組織”,大幅降低組織的效率。
開發工具篇
6、在辦公電腦上節省成本
把前臺小妹淘汰下來的電腦,給開發人員用。連掃雷游戲都跑不起來的硬件配置,用來編譯程序,才能體現極客精神。
開發人員自己掏錢買電腦?對不起,安全守則不允許。萬一你把大家寫的BUG都拷貝出去,那怎么辦?這可是公司的核心垃圾呀。
不過,垃圾也是資產嘛,包裝得好,誰TM看得出來,上線之后股票蹭蹭漲。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高端的電腦是留給銷售同事和老板出去zb用的,IT民工不配。
7、代碼管理、bug管理、調試編譯工具投入不足
開發用的工具還要花錢?自己動手寫一個吧,你不是技術很牛逼的樣子嘛。
用開源的也行呀,但是不要在上班時間搞,996之外你干啥,我又管不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看我長得像傻子是嗎?這本來就是你該干的事,不出活,還TM怪工具不行。
8、不重視知識管理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真正厲害的高手,是不輕易分享自己的經驗的,非要讓大家分享自己吃飯的家伙,那不是反人性嘛?還是做個人吧。
代碼就像內褲,我知道我有漏洞,我不讓你看到就行了嘛。所以要像愛惜內褲一樣愛惜你的代碼,也不要隨便看別人的代碼,萬一看到漏洞,多尷尬呀。當然了,如果你的很大,別人也是可以忍一下的。
文化氛圍篇
9、不關注技術發展趨勢
哎呦,哪有空抬頭看天呀,腳下這么多坑呢。搞不好就要踩坑暴雷、職位不保。
有閑心關注技術發展趨勢,說明工作不飽和,拿著資本家的工資卻不干活,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再說了,技術發展趨勢是BAT的事情,等到技術成熟了,我們這些小公司拿過來直接用就好了。就是這么聰明,你有辦法嗎?
10、不重視研發人員的成長
領導又不是保姆,給你錢,還要幫你成長,難道你上輩子拯救銀河系了嗎?上班時間用來學習,這不是摸魚行為嗎?
作為資本家就要有個資本家的樣子,不壓榨到極致,怎么體現資本的嗜血性?
每次員工問我,他的代碼寫得怎么樣?我總是沉默一會,對他說:別想那么多,你開心就好。
結語
別人做事很努力,我努力起來很像在做事。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有人聰明、有人勤奮,我呢,心態好。
搞技術的要多出去走走,因為不這樣的話,你根本不知道宅在家里有多么爽。
做個技術宅男沒什么不好的,至少當幸福來敲門的時候,你總是在家的。
以上10點,給那些有志于搞垮團隊的Leader們。天下沒有難管的團隊,只要認真搞,沒有搞不垮的。
文源轉載自:技術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