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東方IC
30秒快讀
1 | “家庭主婦花幾個月學習就能月薪3萬”,在鋪天蓋地的“聲音變現”廣告背后,絕大多數“藏”著5000-9000元的高價培訓班。 |
2 | 參加過培訓班的學員講述:課程太“水”,小班變大班,連麥時間不到1分鐘。更夠不到聲音變現資源,接到的單都是每小時幾十元的小單。 |
3 | 培訓班帶領著大批素人涌入后,整個配音市場嚴重被摻水,配音價格只有半年前的一半。 |
“錄一段800字音頻,報價300-500元;給有聲小說配音,5分鐘就能賺到800元……”
不知道從何時起,公眾號和朋友圈里充斥著這類誘人的文章,文中的主角要么是“李姐”,要么是“張姐”,故事情節雷同:她們當了20年的家庭主婦,沒有特殊技能,卻能在幾個月時間里華麗變身,變成月薪3萬+的高薪一族。
“李姐”“張姐”的“秘訣”是,跟著正確的方法“刻意練習”,找到了自己聲音的優勢,從此踏上了一個如今火熱,仍處在風口的行業——聲音變現。
聲音變現培訓課程廣告中的“成功案例”,圖源:網絡
在這些文章的描述中,聲音變現是如今門檻最低的副業,對文字功底、知識底蘊、學歷背景,幾乎沒有硬性要求。只要你會說話,做到發聲標準、富有情感,就能產生有價值的聲音,開口賺錢。而且,不需要全天候的練習,破鑼嗓子也能變成主播嗓,緊接著就能迅速積累流量和資本,輕松月入過萬。
然而,聲音變現是否真這么輕松?
01 發文人調查:
想要聲音變現?先報班!
8月13日,發文人在某公眾號看到一篇名為《給低薪資的女性一個大膽建議》的文章,通篇講述聲音變現的行業前景,在文末,作者推薦了為期5天、售價1元的聲音變現培訓課程。
文章中還稱:“當天購買,不僅能享受1元的優惠價,進入學習群后,還能領取價值297元的變現資料包。”為了弄清楚聲音變現培訓班的真實情況,發文人購買了《張馳聲音變現訓練營》5天試聽課程。
圖源:IT時報
3天后,課程正式開始。直播課程總時長1個小時,共5期,每晚8時上課。在前兩天的課程中,并沒有涉及過多的營銷內容,主要是一些聲音技巧的講解。到了第三天,課程老師在演示幾種有聲小說的演播技巧后,開始推薦高價的聲音訓練課程。
根據“助教老師”提供的信息,全部課程分為五個階段,用時5個月,課程原價14600元,直播間發放6000元大額優惠券。也就是說,學生實際需要支付8600多元。課程老師表示,這一價格遠低市場價。
圖源:網絡
課程老師還承諾,在每位學員學習的過程中,配備4名教學人員,除了視頻錄播課之外,還提供線上直播一對一教學。另外,該老師還承諾,在完成前兩個月的基礎課程練習后,將會向學員提供聲音變現入行指導,并且邀請學員進入官方派單群,保證每個學員都能100%接單,否則可以申請退款。
直播現場,公屏還發消息稱,如果學員手上錢不多,可以通過京東白條、花唄、信用卡等途徑貸款,分12期繳費,每月只需幾百元,學完之后可以很快把錢還上。從學員回復來看,不少人都購買了該高額課程。
02 “學員”講述:
課程太“水”,還“學不對版”
“細致的入行指導”“一對一教學”“海量有聲小說演播資源”“100%成功接單”……2021年12月,內蒙古的郗先生被這些介紹語打動了。在上完免費的5天聲音變現試聽課后,他花5280元學費參加了一家培訓機構的聲音變現培訓班——“聲優學院零基礎聲音變現全能班”。
根據之前的宣傳,“全能班”課程包含播音、配音、有聲小說播講等模塊,全部課程都由主講老師授課,課程后期還有大量有聲小說試音的機會,并且保證“人人都能成功聲音變現”。
但進行了幾個月的基礎發聲練習后,郗先生發現,實際課程內容和之前的宣傳存在巨大差別。不僅授課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報名時描述得天花亂墜的小說演播課程也遲遲不見蹤影。在眾多學員們再三催促下,這門課程終于上架,但視頻中沒有任何技巧性的講解,只有一些示范。郗先生頓時感到自己上當受騙了,“實在是太水了。這樣的內容我網上隨便搜都能搜到,為什么要花錢到你這里來學?”
不僅如此,課程里聲稱的一對一連麥指導,也幾乎沒有。報名時說只有40人的直播課,實際卻有200多人參加。一節直播課總共2小時,每個人上麥接受指導的時間平均連1分鐘都不到。
更讓郗先生難以接受的是,辛辛苦苦學了大半年,卻發現“學不對版”。今年7月,在喜馬拉雅FM上,他好不容易蹲守到一位小有名氣的有聲書主播一對一指導的機會。但剛上麥說了沒兩句,就被主播趕下了麥,“說我聲音太難聽了,一嘴的播音腔。”郗先生有些沮喪。和他一樣,群里其他幾個人也都遇到了類似的情況。為了改掉自己的“播音腔”,他們中有人選擇繼續報班。郗先生則心有余悸:“自從之前那件事之后,我決定不再買課程了。”
郗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在新浪黑貓平臺,有關聲音變現課程的投訴多達100多例。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課程質量差,是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
03 深度分析:
夠不到的聲音變現資源
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保持連續增長態勢,預計到2022年,在線音頻用戶規模將達到6.9億人。
相關統計顯示,目前全網音頻類、有聲讀物平臺渠道已經超過100家。打開手機應用市場,搜索電臺、配音、聽書、有聲書等關鍵詞,與聲音變現相關的平臺非常多。
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聲音變現特別簡單?事實并非如此。
從廣義上來說,但凡與聲音有關的變現途徑都可以稱之為聲音變現,如有聲書、廣播劇、個人節目、配音、語音直播、知識付費、聲音教練、主持人等。但那些廣告中所宣稱的“無門檻、要求相對較低的聲音變現”,基本上是有聲書配音這類對個人綜合能力要求較低的門類。
圖源:網絡
和電臺、聲音直播等聲音變現方式不同,有聲書配音往往需要配合版權。這就導致,有聲書演播等配音資源往往集中在作品版權方和相應的有聲書平臺。素人很難拿到相應的資源。
郗先生告訴發文人:“老師說給資源,就是把我們拉到一個100多人的群里;所謂的大量專業資源,就是一個月一兩次的網文配音單,而且單子質量都不高,單價只有每小時幾十塊錢。而且發過去的試音大多都沒有回音。”
前期宣傳中,一些機構宣稱,自己和大型有聲書平臺有合作關系,有聲書平臺會優先給他們派發資源。在一些有聲書平臺,的確也存在官方的“派單群”。
圖源:網絡
某有聲書平臺內部人員告訴《IT時報》發文人,平臺會和一些機構保持聯系,組建配音群,通過平臺自身的有聲書錄制平臺,從業者通過官方審核后能被吸納進官方統一的接單群。“但這種一般要求比較高,很少有素人。”這位內部人士表示。
在有聲書配音市場,不同項目之間的單價差異非常高,從幾十元每小時到幾千幾萬元每小時不等。某業內人士告訴發文人,這種差異主要來自于項目本身是否是大IP。“像《三體》這樣的IP作品,單價的確能夠達到每小時幾萬元,但項目方一般都傾向于找行業內的頂級配音人員,像季冠霖這樣的。”該人士說,“在這個行業,真正能站上金字塔尖的,鳳毛麟角。”
“對于沒有資源的小白來說,他們所接觸到的可能已經不是一手、二手資源了,而是經過好幾道轉手的價格。其中的大部分‘油水’都被中間商拿走了。”從事配音行業3年的CV阿希告訴發文人,一個報價10萬元的有聲書項目,可能花在配音演員身上的只有一萬元,而且要多人攤分,這意味著,一個主要配音演員一本書的收益只有2000元左右。即便是阿希這樣的專業從業者,接到有聲書的單子也大多在每小時100-200元。
04 從業者無奈:
行業“內卷”,配音價格只有半年前一半
被“聲音變現”攪得心神不寧的不僅是那些夢想著利用空余時間月入過萬的外行人,還包括從事配音多年的資深人士。
在阿希看來,大量素人的涌入,給配音市場制造了一種虛假的繁榮。“新人的加入,看似為聲音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創造了聲音行業的繁榮。”他說,“但實際上,只是為行業創造了很多廉價勞動力,讓配音市場變得更‘卷’。”
阿希最直觀的感受是在聲音變現的價格。半年前,他接到的單子每單標價50元,而現在,價格只有原來的一半。
阿希告訴發文人,很多新進入的素人,剛開始為了有一定的作品,連每小時幾塊錢的干音(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原始聲音)都接。中介發布的百字一元的單子都有人搶著去試、去接,在他看來,這已經不能算是聲音變現,而是在“為愛發電”。“他們這樣做會讓甲方覺得配音其實沒有足夠的含金量,覺得配音本身就是很廉價的事。甲方就會把價格壓得很低,會覺得,再低的價格也會有人去做。”最終的結果,行業價值快速走低。
“這個行業真的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賺錢。”阿希說道,他全職配音的第一個月,只掙了479元。
實際上,由于配音從業者大多身居幕后,沒有足夠的流量加持,很難在行業內部突出重圍。想要在行業內做出一番事業,只能憑借自身的實力。而從整個圈子來看,每一個能通過配音實現變現,甚至實現財富自由的人,都需要日復一日地待在錄音棚里磨煉。想要在這個圈子里輕松實現聲音變現,沒那么簡單。
作者/IT時報見習發文人 范昕茹
編輯/錢立富 挨踢妹
排版/季嘉穎
圖片/IT時報、東方IC、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在看」「留言」,你入過聲音變現先培訓的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