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談談:ERP、MES及其他企業數字化生產系統的IT架構
ERP、MES、WMS、EDI、OA、CRM、SRM等制造業數字化生產應用系統,她們既是業務系統(現在也有稱她們為工業軟件),但也是IT系統,既然是IT系統,那他們的IT架構就是一個在選型時的需要重點考量因素。
數字化生產系統的IT框架
首先要考慮的是應用系統運行的服務器操作系統選擇,目前主流的服務器操作系統無非是微軟的Windows和開源的Linux。由于歷史原因,Windows服務器的市場占有率仍然能排在前列,軟件生態完善,大多帶圖形界面,還可選購各種付費的商業軟件(有的還包含后期維護的服務),例如vmware,oracle和mssql等,可以快速部署相關業務。Linux系統的市場占有率更高,包含大量免費的開源軟件可供使用,但這些軟件大多使用交互式命令行操作,存在一定技術門檻,對運維人員要求較高。
其次是考慮應用系統采用的編程語言,以備未來的業務拓展,常用的跨平臺的編程語言有JAVA,PATHON,GO,JAVAscript等,這些編程語言擁有海量的從業人員、活躍的開源社區,以及豐富的開源框架和庫。其他非跨平臺的編程語言,如C#,僅能在微軟的相關平臺運行,這一點是企業在考慮后期業務擴展時需要關心的。
第三是考慮數據庫,目前關系型數據庫中,市場占有率靠前的有:ORACLE:成熟的商業收費軟件,適合大型企業;SQL server:由微軟開發,可以快速在Windows server上部署;MySQL:靈活小巧,兼容性好,完全能滿足中小企業需求。
第四是考慮應用系統的服務模式,是權益買斷模式還是租賃模式(SAAS模式),如果是SAAS模式往往不能做定制化開發,同時SAAS模式還需要考慮數據的敏感性及數據安全。
第五是考慮系統的安裝方式,是采用私有云安裝(租賃的云服務器,但只要企業自己使用),還是采用本地服務器安裝,本地服務器安裝,需要工程師對服務器進行維護,還需要連接外網(如果需要廠外訪問或手機訪問),如果系統是采用的SAAS模式,大部分會采用公有云安裝(可能是多家企業共同使用的云服務器)。
第六點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考慮應用系統的軟件架構,是采用B/S(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模式)還是采用C/S(Client/Server,客戶/服務器模式)的架構,B/S是采用網頁就可以訪問的系統,C/S是需要在用戶的電腦上安裝一個應用軟件,目前比較流行的都是采用B/S結構的應用系統,比較有利于系統的拓展、更新和維護。
要注意的另一個重點是:同樣的B/S架構也有不同,有的系統的B/S架構的系統耦合性比較高,部分邏輯處理和運算被設計在了前端處理,不能做到多端訪問。
而比較新型的被稱之為互聯網架構的B/S(ERP)應用系統,做到了標準的三層架構(表示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和前后端的解耦,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軟件效率,承擔更多用戶使用,更可以做到多端訪問(手機、平板都可以使用)。
應用系統的IT三層架構
互聯網架構的B/S(ERP)應用系統,往往都采用了API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接口,是一些預先定義的數據接口)進行數據交換,還有一些API接口是開放的,用戶完全可以進行二次開發、功能增加和功能改進,并且數據通過這些API調用后,可以被APP使用,被公眾號、小程序等手機端應用調用,是比較推薦的應用系統架構。
采用互聯網架構的B/S應用系統,意義重大,因為互聯網架構系統的開放性和實現了多端協同工作,事實上可以做到了用系統重構業務流程。
選擇了不正確的ERP或其他生產應用系統,不僅要求生產流程跟著系統走,導致實施困難,更無法面對未來業務的發展,最終也不得不更換系統。
關注:@數字化生產之家,關注:EAP數字化生產管理平臺,歡迎私信討論,了解更多數字化生產的實踐方法。
下期介紹:ERP、MES系統的實施步驟、方法及員工參與